top of page

林仲威-上海-浙江學術與實務參訪心得

      本次活動由修慧蘭老師帶隊,主要參訪上海關懷中心、華東師範大學諮商中心與浙江師大學生輔導中心和教育心理學系meeting,此外也可選擇旁聽組資心理學課程、與華東師大和浙江師大研究生對話、參訪杭州大學校園等。雖然短短幾天裡時間非常緊湊,收獲卻非常的豐富。以下便以不同機構分別敘述之:

一、上海關懷中心

      上海關懷中心是在大陸少有的諮商機構,起源於新加坡的教會團體,在上海主要以個別諮商、團體諮商和舉辦督導訓練等等的業務為主,聽老師提及機構過去的歷史和嚴格,從一個無法自給自足的小機構,經歷了經營不善、政府合不合法立案、等等的問題,到今天小有規模且擁有多位專業的諮商師(大陸稱作諮詢師)也提供實習諮商心理師的學習的機會。過程中大家和老師展開對話,諸如像是大陸人近年來對於諮商的看法、大陸職業學習的方向、與台灣的不同之處、大陸二級諮詢師的考試辦法等等。透過與實際在上海工作的老師對話經驗和分享,深刻的了解大陸當前的諮商狀況。

二、華東師範大學學生諮商中心

 

      華東師範大學學生諮商中心副主任給我們做了中心的簡報,說明了華東師大諮商中心的業務內容和發展方向,在粗淺和片面地了解中,有著與台灣的大學學諮中心的業務非常相似感覺,過程中華師大輔導股長的制度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尋找有關懷特質的學生並給予簡單的訓練並後擔任輔導股長的角色,在同學需要幫助時可以適時給予協助,自己在全職實習時的銘傳大學「心靈DJ」有相似的概念,可惜的是成效並不如預期,「心靈DJ」成一個可有可無的職務,有些好奇他們的管理方法又會是如何?

      簡報後的研究生交流,我們與幾位華東師大教育心理的研究生閒談,儘管時間簡短,卻也有許多訊息,雖然他們有些人已經考過二級諮詢師後才來研究所攻讀,與我們剛好相反,當下有個感觸他們的學是為了求知而來,很好奇而我們台灣研究生的學是否也是如此,也許代表者當前大陸諮詢師尚未有個良好的法規,但另一方面也擔憂台灣這套體制是否反而限縮了諮商心理師的視野,大家都只為証照和工作而讀。

三、浙江師範大學學生諮商中心與教育心理系

 

     

      短暫的華東師大參訪後,便前往了浙江師大學諮中心,浙江師大位於金華市郊區,地處偏僻,從上海大都市搭了兩個小時得高鐵後,眼前是個完全不一樣的光景,這個地方有點像花蓮。浙師大的校車帶我們繞了校園一圈,心中暗自佩服這個碩大學校美麗極了,這才是大學啊!我們很快的加入浙師大學諮中心的個案研討會,主持人竟是過去在政大任教的鐘嘉興老師!在聽完某位老師的個案報告後,台上老師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的熱烈,我發現在此同時台灣的研究生也交頭接耳了起來,說了些什麼倒就不曉得了。

      個案研討內容,在六次諮商中似乎還是很難建立雙方的關係,以問題解決模式的報告老師希望運用腹式呼吸、肌肉放鬆訓練等等協助個案,但也深深的覺得個案並沒有太多的變化,與此同時鐘老師提示了報告老師一些關係、修老師也從學諮中心的角度出發提出了一些建議,心中著實羨慕報告老師能擁有這樣好的資源,從中也感到受益良多。這是我第一次在大陸的個案研討會經驗,這個經驗告訴我,也許在這我可以發展得很好。

      因為個案研討會遲了,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參觀浙江大學學生諮商中心,在短短的參觀中,參觀了諮商室、沙遊室、膚電儀等等的設備,帶我們參觀的老師熱心地想請我們試用,而我也在心中默默地思索著在共產主義國家原來也有資源分配不公這回事。

 

     

 

 

     

      晚上感覺有些冒昧的加入了教育心理系的meeting,如同學校的lab一樣看到了老師與同學間的好感情,meeting的流程必須得說說:學生A先針對某篇重要教育的文獻做完整報告,接著學生B和C瀏覽最新的國際教育類文獻,此外也有其他學生報告近期的活動(協助科麥隆繪製華文教材插圖)、做的事(編制一套正向信念牌卡)等等。令人玩味的是除了在文獻的報告上也報告的井井有條、表達也很清楚明瞭外;在編製正向牌卡和畫插畫這些事情也讓人感佩他們研究生的創意和第二專長;加上隨時關注國內外最新的期刊和文獻這點也令人驚豔他們的學術層度不容小覷,在參與他們meeting的同時我的大拇指有好幾次都忍不住要舉起來大喊三聲:「好!好!好!」了,比起寶島台灣的大學生,不禁暗自心驚開始升起憂國憂民之心。

 

      最後想說在這次的參訪行程的收獲有三:除了理解當前大陸的諮商發展與工作資訊現況外,對於大陸文化和人文氣質的親身接觸也是個超棒的經驗,也許我們都自稱為龍的傳人和炎黃子孫,但卻又那麼的不一樣,原本非常反感他們的直率和魯莽,經過了幾天的相處後漸漸看到了他們純真又真實可愛,和當地人談話的同時,經常不經意莞爾一笑。而最大的收獲是從觀察參訪團團體動力和自我在團體之中角色有了些體悟跟覺察,在團體動力的變化的同時,大家的互動和情感的波動剛好觸動了自己的議題,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團體和自己是非常有趣的現象,至於結果如何又覺察了什麼,說起來也是後話了。

 

bottom of page